人与自然 ─贴近自然地生活─

大家知道"朴门学"这一词吗? 它是由"Perma =永久"和"Agriculture =农业"组成的复合词,是一种倡导模仿自然机制,全面重新审视生活方式,进行生存方式构建的观点。本次,让我们将目光投向题目所述的"贴近自然地生活"。

提出生态农业这一理念的是澳大利亚一位名叫比尔・莫里森的生物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实践家,他将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付诸实践,在世界各地发展了很多朴门学者。随后他的学生和对这一理念产生共鸣的人们在世界各地建立村落并进行经营管理。这样的村落被称为"生态农庄",成为世界流行,东京也曾举办过国际会议。

充分发挥自然能动性的耕作方式

生态农业的精髓是与农业的相处方式。与追求高产高效的现代耕作方式不同,他们不求高产,崇尚"无为而治"。务农并非"谋生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力求省时省力。日本自古以来就已经存在这种"无为而治的农作方式",并且注重多样性,一块农田同时种植多种作物,防止连作危害,使可持续收益成为可能。

追求循环型社会

不仅限于农田,生活环境也充分考虑"自然的机制"。例如生活污水在田地中被净化,循环利用,微量元素回归土壤。随后,净化的水也回归河流。房屋住宅力求通风。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等,目的是使能源能够自给自足。
在食物和能源自给自足的前提下构建"循环性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建立社区并且有使其经济自立的机制。社区内统一货币,劳动力交换得以顺利进行。到1970年代后期这一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随后各种各样的生态农村如雨后春笋般从出不穷。
在这种自己自足式的社区中,追求所有社区公民都能安心富足的生活。"满足于分享,贪婪于争夺。"这种自给自足,才称得上是建立在分享基础上的社会吧。

感受自然

虽然生态农村形式各异,其中注重精神层面的共同体也为数不少。学习自然事物和变化,并运用于生活中。所谓的学习自然就是用心观察自然。或许观察得越深入就越深切的觉得人类力量如此渺小,人类也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如果将自然看作一个生命体,就是理想的循环社会,部分与整体紧密联系。当人类重视自然,理所当然能从中获得启示。而这种感知力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所取代,可以说这似乎也是人类所日渐丧失的东西。
现代文明的科技在与自然的对峙中迅猛发展,得到了由此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人类与生俱来"感悟自然的能力"也退化了。

就像生态农业是以日本的农业和生活为标准一样,过去日本人所拥有的自然感知能力和生活方式,或许至今仍然影响着全世界的生活方式。感受着大自然的声音、风雨,光亮的神奇,贴近自然地生活。借由自然尝试重新思考整个社会的机制。可以说一个全新的时代正悄然而至。

研究主题
生活杂货

研究主题

此主题的专栏

  • もの八分目 Product fitness 80
  • Enjoy! ( )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