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利用

考虑环境问题时经常使用的"反推法",您是否曾经听说过呢? 1989年,根据瑞典的环境NGO"The Natural Step"的创始人卡尔・罗伯特先生的倡议,先制定"想要的未来"或"应有的未来"的原型,从此倒过来思考现在应该做什么,然后再去执行。
环境问题上一个个解决现状的课题,然后再堆积起来的做法(预测)往往会绕远路,也会导致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不一致的局面。由国家整体共享应有的目标社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考虑该怎么做才好。

于是想到未来的目标到达点是开创"循环型社会"。为此,不使用有限的资源,只利用现有的东西,最后达到人类以外的生命体所进行的自然循环的目的。在自然界,有生命的生物将其他生物作为食物,排泄物成为植物等的营养源,各自为其他的生物做出贡献,完全没有无用的东西。
但是,人类制作的人工制品产生大量的垃圾,往往不能自然分解。在东日本大地震的震灾区,据说瓦砾被海啸推入到田地里,其中的人工制品成为农业用土地复兴的障碍。并且,为了制作人工制品用掉了很多矿物燃料作为能源。

当认识到未来不需要这样的社会时,通过反推法思考了"怎样才能不使用矿物燃料生活"、"不产生垃圾如何生活"等问题。
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重要的是,设定指定区域。事物的循环不是个人可以推动的,考虑区域内的循环后,在其中解决再利用和垃圾的问题才是硬道理。最大限度地控制运送能源的消耗,确定生活在该区域内的居民之间可以循环的最合理范围。

下面举一个例子进行介绍,就是议论100%再利用城市的定义,尝试在地区内垃圾再利用的东京丸之内的举措。被命名为"33实验室"的项目,超越企业的框架,也超越制造者和使用者的分界线,整个地区推动循环利用。首先开始了用塑料瓶制作再生聚酯后,作成袋子再利用的举措。此外还有,手机和电器里的金属再利用;纸和木材等的再利用;在地区内的办公室家具和内部装饰木材的再利用;多余热能和石油能源的再利用等。如果将所有的"东西"、"能源"、"服务"等都用未来生活作考虑,就可以重新改变我们对事物一些看法。
并且,通过指定区域,成为当地居民"目前能做的事情",能加速改变参与其中的人的意识。另外,即使一家企业无法保证可持续的环保商品和服务,也可作为区域整体的成本进行再分配,在这一过程中必定会出现提供新服务的企业。另外,以低成本地分解废弃物的化学和生物技术也会发展起来的。无印良品从2009年开始策划的将棉制品分解成生物乙醇后作为能源再利用的举措,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每个人的意识及活动必须要与地区及社会整体的课题保持一致。为此,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商业机制。任何时代的发展与进化都是从解体旧机制开始的。现在开始从生产东西的发展模式进入引进分解和再利用的概念的时代。
对地区整体的循环举措,各位是如何考虑的呢?

研究主题
生活杂货

研究主题

此主题的专栏

  • もの八分目 Product fitness 80
  • Enjoy! ( )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