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住火炉 ―柴炉的魅力―
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各位在家里是用什么方式取暖的呢? 2011年3月11日发生东日本大地震时也正逢寒冷的季节。地震后立即停电,其后即便是采取了计划停电的措施,当时也有很多人也无法使用取暖设备,只能在寒冷中瑟瑟发抖。不能开空调,有的汽油暖炉如果没有电就无法点火使用。通过这场大地震,人们有了重新审视生活方式的意识,并重新改良了柴炉。
柴炉的历史
柴炉本来是从暖炉中发展进化而来的取暖设备。在欧洲,在暖炉诞生之前的取暖设备,是地炉,在10-15世纪左右,进化到现在的炉子形状。为了很好地排放使用地炉时充满室内的烟雾,在房间的墙壁上设置排烟烟道,将地炉镶嵌入墙壁,就形成了暖炉。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暖炉的热效率,在封闭的铁箱中燃烧柴禾,铁受热后放热的就是箱型的柴炉。著名的美国政治家、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40年发明设计的"富兰克林炉"被传是今天的柴炉原型。
身暖心也暖
柴炉的取暖原理,类似于在阳光下晒太阳取暖。这那个秘密就是"辐射热"。柴炉本体加热后,释放出热能,温暖着周围人或事物。使用柴炉时,不光是物理意义上的温暖,火焰的晃动、柴禾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和香味等,用五感去感受各种感觉,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聚集在柴炉前,互相依靠在一起,即使话语不多,也能将内心的距离拉近吧。
据说从火中寻找放松和疗伤的生物只有人类。这也许唤起了人们对自身在了史前时代就开始尝试亲近火源的遥远记忆吧。
柴禾是循环型能源
即便是柴炉用的柴禾,燃烧后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燃烧柴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树木生长的过程中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原本旧存在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燃烧柴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在树木生长时再次被吸收。像这样,因为人和树木之间进行着二氧化碳的循环,所以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不会改变的。这样的二氧化碳循环被称为"碳中和",从数亿年前开始,一直一成不变地持续至今。
另外,石油等的矿物燃料是将长年累月被埋藏在地底的过去的燃料,在"现在"进行燃烧,排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在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量是会增加的。
并且,柴炉普及率高的欧美,从2000年开始,和汽车排气一样,对柴炉排放的烟雾进行了限制。柴炉作为环保型的取暖设备,相信今后其存在价值会越来越高。
以备万一。
我们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中切身体会到了因受天灾而导致停电、生命线中断的恐怖感。在普通的取暖设备不能使用的情况下,有柴炉的家庭则可以不必恐慌,反而可以试着充分地享受了一下蜡烛或篝火的乐趣。当然,地震后需要检查烟囱是否可以正常运转,但是有了自己可以操控的能源,相信会让人感觉踏实一些吧。受灾时也能取暖、烧水、做饭这种放心感是无法形容的。未来考虑能源分散时,柴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吧。
在城市里,可能很难采购到柴禾,市场上可以购买到切成小片的木材片或将树皮、木屑等再利用的木球,都市人还可以参加里山重生的志愿者活动,在森林中间伐木材的方式也值得考虑。
各位对柴炉有着怎样的记忆和感想呢?
即使不能在自己的家中设置一台柴炉,尝试考虑不使用电或和石油的"取暖"方式,也许也同时意味着在思考着人类的应有的生活方式和地球环境等课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