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的理念 ―从占有到活用―

最近经常能听到"共享"的话题。有汽车共享、自行车共享、合租公寓以及社交网络中的共享等等。共享物质或信息,与人分享,最大限度地活用,看来推动着各种形式的共享。这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意识变化呢?

共享的优势

在住宅领域"合租公寓"受到关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居住方式。从普通住宅里居住好几人到数十人居住并共享厨房或浴室,其规模也是各式各样。大的合租公寓里,不仅有厨房,还配备了餐厅、客厅、放映室、书吧等能过上舒适生活的空间。有些地方还配有专家用的各种烹饪道具齐全的厨房。一个人住不起,不过通过"共享"的方式许多人能轻易租住。如果共享书籍或杂志,能够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读完的书籍还能让别人继续阅读。有的大型公寓本身具有这种机制,在街头也能经常看到。大家共享后确实能够延长使用时间和消除浪费。二手货店铺或租赁服务也可能属于共享的范畴。

占有意识的变化

谁都明白每个人占有还不如共享,这样就能消除浪费、提高效率。不过,只喊合理和高效不能提高共享意识。从中可以感觉到针对"占有"的意识变化。
战后50年,高速增长时代所有东西都成了个人占有。电视、收音机、相机、录像机、音响...经过时代的变迁,从家庭为单位的占有改为一人一台的占有形式。占有物质象征着富裕,也是衡量幸福感的标尺。
共享的理念与这些意识完全相反。核心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实际使用和活用,为此反而选择"自己不占有"。经历了谁都想占有消费品的消费社会时代后,可能对"占有"的欲望逐渐淡漠了。不仅如此,也许正在萌生"不占有"反而更加潇洒的意识。曾经有过任何人都憧憬超级跑车是时代,可如今舒适且能载更多人的实用性轿车更受欢迎,也是这个原因吧。
合租公寓的实际案例中一般最多30人规模的较多,如果再拓展一下思维方式,今后可能还会出现人数比这稍多乃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范围内的共享理念。自己不占有物质,能共同占有的就不占有。只占有真正需要的和喜欢的物质,就是这种理念。

甘地曾经说过,"争着不足,让着有余""公平地赐给我们的自由,是不占有任何物质的欲望"。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在其著作《占有或存在》 (原题:To have or To be)中写到,人类或社会的存在方式分为"重占有"和"重生存"的方式,提出了对后者的价值观的转变。
把价值观放在"占有"更多的物质上,用"占有多少"来衡量人的时代可能快要寿终正寝了。 时代的意识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各位对自己不占有物质有什么想法?

研究主题
生活杂货

研究主题

此主题的专栏

  • もの八分目 Product fitness 80
  • Enjoy! ( )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