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那场灾难之后 ─手工作业带来的希望─
东日本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数年,但目前依然持续非常严峻的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据说受灾地正在通过女性们的手工作业迈出了崭新的一步。本次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其中的岩手县大槌町开办的"大槌重建衲布项目"。
位于日本岩手县沿岸南部的大槌町是三陆地区的一个小城镇,在东日本大地震中受灾极其严重。当地众多居民只能在临时搭建的住宅中过着迫不得已的生活,其中,收拾废墟或自家的住宅重建等堆积如山的任务则需要男人们去承担。而另一方面,女人们也失去了从事家务的场所。失去了家园、亲人和工作,女人们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她们思考着如何去改变现状,此时发现了只要有针线就可以着手的"衲布"制作。
将针线穿过布料即可衲出图案的衲布作业自古以来被视为一种智慧的结晶,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利用布料。针线穿过布料,即可使布料更加结实。东北地区的"津轻碎布"等衲布技术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其背景可能也是因为在严酷的寒冬具有防寒的含义吧。在棉布被视为珍品的东北地区,据说在麻纺面料上采用棉线进行衲布后,可以达到保温和加固的效果,因为倍受珍惜。
于2011年6月启动本项目的是在地震过后作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吉野和也先生及其4位朋友。于地震发生后的5月份移住大槌町的吉野先生当时暂住避难所一角,开始聆听灾区居民的心声。其中发现的最大课题是,"在避难所无事可做"和"没有工作"。那么,在避难所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可以一个人、并用最少的工具独立完成的工作呢? ···吉野先生找到的答案便是"衲布"。他认为,通过手工作业还可以达到令人镇定的效果。
响应号召、携带衲布作品前来参与的是以大槌町为中心的20岁到80岁年龄层的女性居民,人数约达60人。大家来自不同的年龄层和环境,也并非都是喜欢针线活的人。但她们都带着"活在当下"的强烈愿望,这也成为她们"想要做些什么"的原动力。整天躺在避难所无所事事的老人、因失去家人而在临时住宅中以泪洗面的人通过"衲布"这种手工作业,重新找回生存的喜悦,逐渐开始走出悲伤。于是,这种与东北地区有着深厚渊源的手工作业作为一种新的生存价值和微弱的生计来源,开始在当地女性居民中生根发芽。
由此,还诞生了一个崭新的社区空间。海啸前毫无交接的人们在手工作业的同时相互相识、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每周举办的"衲布会"不但成为了她们相互交流和提高衲布技术的场所,同时也为家人、朋友四处分散的人们创造了一个抚慰心灵的归宿。那里超越了曾经的地区界限,可谓通过手工作业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纽带。
启动这个衲布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向在海啸中失去了太多的女性居民们普及手工作业,为她们带去新的希望。据说在大地震后,最优先考虑的是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和灾区女性居民们的购买将所制产品变为现金收入,让人们消除震灾后的各种精神压力和不安。但是之后,参与衲布的人们的意识逐渐开始转变,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希望达到满足消费者所需的质量。现在大家重视的是,希望通过各商品自身的魅力吸引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大家开始憧憬未来,期待着即使没有"复兴"这两个字,也能够制作出通用的商品,创造一个崭新的地区品牌。
在日常生活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正在通过这种薄利的手工作业逐渐改变日常生活环境的大槌町的女性居民。此外,还有在背后扶持灾区、为灾区带来光明的人们。那种姿态,仿佛在向我们询问,现在最珍惜的是什么?震灾后数年。仿佛在提醒我们重新思考,现在的我们到底能够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