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惧台风
冒昧地问一下,您知道"二百十天"这句话吗? 广辞苑辞典中写道"立春后的第210天。9月1日前后"。正是现在这个时期、稻花盛开的季节,由于日本列島经常受到台风袭击,所以农家自古以来就将这一天视为诸事不宜之日,畏惧它的到来。本期将讲述据说是伴随地球温暖化而逐年强劲的"台风"相关话题。
有史以来最强的台风?
"天灾总是在被遗忘时再度降临"。据说这是物理学家、随笔作家寺田寅彦先生留下的名言。其含义是指人们总是在受灾当时可真实体会它的恐怖,但那种感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遗忘。
2014年7月上旬,8号台风袭击日本。这场台风在接近冲绳地区前就已达到930百帕,以"有史以来最强等级"的预警登陆九州地区。此次台风在包括长野县南木曾町泥石流灾害在内的日本各地留下了灾害痕迹。但是,台风威力在经过关东南岸时已经减弱,"哎? 台风去哪儿了?""并没有大肆报道的那么可怕呀",也有一些人似乎有点失望。但是,正是因为这种麻痹大意才会隐藏着危险。寺田寅彦先生不是已经提醒大家了吗?
究竟何谓台风
台风生成于距离日本遥远的南方热带附近海面。台风源自导致游击型暴雨般集中降雨的积雨云。这种积雨云群多块聚集并组织化后,由于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开始缓慢地逆时针旋转。这样原本分散的云朵形成一片云层并开始打旋后即会转化为"热带低压气旋",其中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约达17m/s时即被定义为"台风"。另外,台风发生于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面上,而大西洋海面上发生的被称为"飓风"、印度洋面上的则被称为"气旋"。
巨大海洋怪物
台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从它的生成过程来看,真可谓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为台风提供能源的是热带地区的温暖海水。大型积雨云层通过温暖的海水补充大量水分,水分随着上升气流进入空中后不断形成新的积雨云,并在缓慢的旋转中逐渐北上。仿佛是一个吸收海水热量后不断壮大的怪物。规模越大、即中心附近的气压越低,水蒸气的吸收力越强,从而生成的台风风力也就愈加强劲。
生成台风的海面水温参考值为28℃,据说在此温度以下的海域风势可能相同、也可能会开始衰弱。到达日本附近的台风风势之所以减弱正是这个原因。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伴随地球温暖化的影响,日本附近海面的水温在不断上升。气象局的研究成果表明,海面水温的上升今后还将持续,台风规模的强大化令人担忧。
合理畏惧
日本过去曾经多次遭受强台风袭击,受灾状况惨重。例如:昭和34年(1959)的伊势湾台风。高达929百帕的强劲风力直接在和歌山县潮岬西侧登陆,造成4,697人死亡、401人失踪的惨重后果。昭和9年(1934)年的室户台风造成2,702人死亡、334人失踪,而于战争刚结束的昭和20年(1945)登陆鹿儿岛县的枕崎台风造成了2,473人死亡、1,283人失踪。这3场台风在日本登陆的时间都是9月份。
而值得庆幸的是,近50年来造成千人以上死亡的台风未在日本登陆。也可能是这个原因,我们似乎产生了"侥幸心理"而小看了台风。本文开头介绍的寺田寅彦先生在随笔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对事物过度无所畏惧、或过度畏惧都是一种易事,而要合理畏惧则是一件不易做到的难事"。虽说天灾不容忽视,但莫名的一味畏惧也要不得吧。
日本气象局自2013年8月30日起开始启用"特别警报"系统。此系统会在可能发生远超以往警报基准的重大灾害时发布警报,发布时将使用"请立即采取保护生命的行动"这种强有力的语言进行呼吁。这是一项将重大灾害防患于未然的对策,问题是预测一旦有误时。人们会产生"什么呀""不怎么样啊"等想法,反而导致更加麻痹大意而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即使预测有误,我们还是应该保持"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不过平安无事真好"的意识吧。
伴随地球的温暖化,各地气象异常现象频发。未来完全有可能发生远超我们想象的重大灾害。一旦发生,希望不要再以"预料之外"为借口,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合理畏惧"天灾的意识。